8月8日,在有着“东京文化地标”之称的东京艺术剧场,旅日中国画家、国画大师傅抱石之女傅益瑶30多年潜心创作的“日本祭”主题绘画的代表作集体亮相,到场观众无不为之震撼惊叹。这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因此,虽然离东京奥运会的举行还有将近一年时间,但是展厅里《那智火祭》巨画中的熊熊火焰,已经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奥运热情。
■傅益瑶东京画展开幕式上嘉宾云集
傅益瑶的奥运情始于30多年前
全球许多顶级艺术家都以在东京艺术剧场登台为荣,今天,这里迎来了“傅益瑶‘日本祭’绘画作品大展”。展览由NPO日本祭礼文化会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提供后援支持,日本东京都知事等各界名流纷纷到场祝贺。
■日本祭礼文化会会长海老泽胜二在开幕式上致辞
■日本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开幕式上致辞
傅益瑶在开幕式上表示,举办这个主题画展,是她多年的夙愿。“日本祭”中展现的那种平等、拼搏、向上的人类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不谋而合,因此,很荣幸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文化支援艺术项目的艺术家来举行这次展览,期望展览能加深人们对于奥林匹克的理解,点燃人们的奥运热情。
■傅益瑶发言
■嘉宾们为傅益瑶“日本祭”绘画作品展开幕剪彩
展览展出傅益瑶“日本祭”绘画80多幅。“日本祭”即日本各地每年特定日期举行的民间传统庆典,有着两千多年历史。在傅益瑶眼里,“日本祭”是日本风土的产物,却又蕴藏着华夏文化的精髓,因此,它有许多中国元素。30多年来,傅益瑶深耕“日本祭”主题绘画的创作,是日本在该领域唯一成系列进行绘画创作的画家。因此,傅益瑶经过36轮激烈角逐后,最终成为2020东京奥运会奥运文化支援艺术项目的艺术家。
■傅益瑶《迎春祭》
1986年在瑞士洛桑,傅益瑶受瑞士国宝级大师、毕加索的好友汉斯·埃尔尼的邀请,联合举办二人展“神州相逢”。在国际奥委会总部,傅益瑶见到了汉斯受邀创作的奥运主题壁画,恢宏和富有动感的笔法展现了人类运动竞技的历史,这幅巨作极大地震撼了傅益瑶,从此,她默默走上了创作“日本祭”巨画之路。
中国水墨给傅益瑶撑腰
日本奥运的支援艺术项目选了一个旅日中国画家,这是前所未有的。傅益瑶说,多少年来,“日本祭”文化虽然受到高度重视,却没有一个日本画家能对此进行呈现,其主要原因就是按照日本绘画的通常技法,很难展现“日本祭”恢弘而细腻的场面,而这恰恰是中国水墨所擅长的。
■傅益瑶《诹访大社御柱祭》
画展里的《诹访大社御柱祭》,近3米宽、近2米高,描绘的是日本三大奇祭之一“御柱祭”的宏大场面,画中人物多达1200个,每一个人都在运动,所有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这种千人千面是日本绘画很难表现的,幸亏有中国笔墨给了傅益瑶底气,因为中国画讲究心游而笔游的,时空可以交错,还讲究多视点透视,这些都给表现千人千面的“日本祭”带来方便。
傅益瑶也将中国水墨的理论转化为实践。不论什么场面,她都会投身其中,与参与“日本祭”的众人一起跳,一起笑,甚至钻到车、轿的底下,挤到扭打成团的人群中间,即使危险也不避开。傅益瑶认为,唯有如此,才能真切感受到“日本祭”的那种情绪和氛围。也因此,很多先前很不服气的日本画家看懂傅益瑶的作品后也不得不为之叹服了。
■傅益瑶《西马音内盂兰盆舞》
“日本祭”主题绘画能在日本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傅益瑶说,必须感谢中华文化给她的滋养。傅益瑶的父亲傅抱石是一代国画大师,傅益瑶从小就沉浸在传统文化的精妙之中,父亲的教诲成为她创作上的一大营养。傅抱石常叫傅益瑶多读史,只有沉浸到历史场景里,才能获得真切感受。另外,大哥傅小石也传授给了傅益瑶画人物的诀窍,“日本祭”绘画中的人物都是在运动的,如何准确生动地画出各种形态,这都是大哥所赐。
巨作《端午颂》列入东京画展
▼傅益瑶《端午颂》(请横置手机观看)
此次展出的80多幅作品中,《端午颂》是唯一一幅表现中国传统节庆的画作。傅益瑶表示,《端午颂》是她在端午节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之后应邀所作,经过数年创作而得。《端午颂》长达14米、高1.8米,创作中,傅益瑶借鉴了乐府体诗歌的叙事手法,表现了从屈原发端,到丢粽子、划龙舟、涂雄黄等端午场景,全景式地呈现了端午节庆丰富的内容。
■《端午颂》局部
开幕式上,这幅《端午颂》也引起日本观众的浓厚兴趣,《端午颂》俨然成了日本观众洞察中华文明的一扇窗。他们纷纷表示,日本也有端午节,和中国的端午节有所不同,但是看到傅益瑶《端午颂》所表现的生动场景,依然觉得十分亲切,可见中日文化相近相通。
■傅益瑶画展现场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傅益瑶对此深为认同。她表示,这个“日本祭”主题画展正是“文明交流互鉴”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